2017年1月22日,中国工信部发布的一条通知,引发了不少互联网用户的惊慌。
通知宣布,即日起至2018年3月31日,会“在全国范围内对‘互联网接入服务市场’开展清理规范工作”,“未经电信主管部门批准,不得自行建立或租用专线(含虚拟专用网络VPN)等其他信道开展跨境经营活动”,而“涉及VPN等跨境链接的企业将被整改、建档和管理”。
很多人看不懂这些技术专业名词意味着什么,但看到了“不得自行建立”、“VPN”、“整改”这几个关键词。
这条通知,意味着以后不能翻墙了吗?意味着VPN的使用在中国会遇到更大障碍吗?会对穿梭在防火墙内外的个人,还有企业、院校、使馆等等机构,带来什么样的影响?
端传媒采访三位资深互联网工程师,试图回答这条通知究竟对作为网络使用者的你,意味着什么。
个人VPN翻墙会被禁绝吗?
不会,事实上,VPN市场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。
因为防火墙越架越高,翻墙的需求越来越大,在市场经济逻辑下,这几年VPN服务商也越来越多。在过去,需要翻墙业务的主要是外资企业、有互联网专业背景的人士,但现在,普通人、一般企业都在大规模的使用VPN进行翻墙,以改善工作效率。VPN服务以前往往需要邀请码注册,需要境外邮箱等等限制条件,但现在更加普及,普通人手机下载APP就能翻墙,企业购买高阶VPN服务就能联通世界。
这背后的商业操作并不难:在国外购买服务器,架设VPN,然后售卖账号。这些账号的使用年费100到1000元人民币不等。理论上,在中国法律下,这些都属于无证经营,也很容易被查到。不过,当局可以做的是查封服务器的IP地址,并且要求应用商店下架。但对经营VPN的商家来说,今天是“草莓VPN”,被封后只要换一身“马甲”就可以再开一个“柠檬VPN”、“木瓜VPN”。之前对用户的收费,则“默认”不会退还。
墙的高压迫使翻墙的VPN形成无法监管的灰色产业链,客观上,却可能造成更多人翻墙。
很多中国企业在内部架设了VPN,实现租界式的互联网自由区,这些会被禁止吗?
很难。
根据中国法律规定,VPN属于《商用密码管理条例》所规定的商用密码产品/技术,如果要使用VPN,必须去有销售许可的单位购买;使用境外产品的,须经国家密码管理局批准。不过,外国驻华外交代表机构、领事机构除外。也就是说,在工信部通知之前,机构使用VPN也有法律规管。但现实中,并没有多少企业会遵守。而对执法部门来说,监察企业VPN使用情况很困难,执法成本极高。
禁令会让更多企业选用国产VPN而非境外VPN吗?
取决于双方如何解决“稳定地提供高私密度服务”的问题。
中国电信作为三大ISP之一,他们也提供商用VPN业务,并且出售服务给企业。但是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境外服务商提供的VPN业务,“这样就脱离了中国当局的监管范围,至少不用登记。”技术上而言,VPN服务是一种加密服务,除了接入时间、地点之外,任何人无法获取接入的内容。但是购买境内VPN服务,使用的企业会被记录在案,其次,很多人担心中国的VPN服务会由于任何政治原因“说断就断”。
对VPN管理有逐步收紧的趋势,2015年1月,国际三大VPN供应商(Astrill、Strong VPN和Golden Frog)都表示在中国大陆的业务受到干扰。2015年8月,也有新闻传出知名开源翻墙项目Shadowsocks(影梭)的作者被警方约谈。
但要整治市面上所有的VPN并不容易。端传媒记者通过公开渠道随机查找一家VPN供应商在在注册页面提供的电话,发现电话是空号,名字填写是“穿山甲”。信息均为造假,防止当局“钓鱼执法”。
工信部这次重点清理的“互联网接入服务市场”,跟管控VPN有什么关系?
打个比方,要抓住屋子里的一个人,先要把屋子里的所有房间控制起来。
根据这份工信部的通知,政府重点规范的是互联网数据中心(IDC)业务、互联网接入服务(ISP)业务和内容分发网络(CDN)业务。
简单来说,IDC是数据中心,你可以想像成一堆服务器的机房,比如中国云端服务、大数据都是放在这些数据中心中;ISP是网络接入业务,也是网络的基础设施,相当于高速公路网,VPN就是公用网络上建立专用网络,也就是专有通道,并且进行加密通讯。在ISP这个高速公路网中,自然也涵盖了通往“自由世界”的出口,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利用VPN翻墙。CDN负责内容分发,比如如何把YouTube的视频从离用户最近的地方分发出去就会用到CDN服务。也就是说,这三项业务涵盖了中国数据每日交互的通道,当然也包括和境外数据交互。
如果把互联网比喻成一栋房子,IDC、ISP、CDN就相当于房子里的卧室、厨房、客厅。想要更好的监管房子,就要先管好卧室、厨房、客厅,这里面住了什么人,有什么东西。而任何一家需要连同互联网,租用服务器的企业,都会用到IDC、ISP、CDN的业务。例如,亚马逊在中国的云计算服务,也必须租用的是中国的运营商,即使是当中的经营部分都必须跟中国的运营商深度合作。
要经营IDC、ISP、CDN需要取得特殊的电信许可经营牌照,一级管理者都是中国国有运营商。但即便如此,政府在这些运营商的市场监管方面并不算太严。
可以说,IDC、ISP、CDN的市场非常混乱。全国有十家大的ISP服务商(包括中国移动、电信、联通),在此之下又有无数二级代理商。他们的带宽也可能再被层层分租出去,甚至有些取得了CDN牌照,又在无证经营ISP和IDC业务。
也就是说在无法管住IDC、ISP、CDN之前,也无法知道谁在使用这些业务,谁在自设和租用VPN“翻墙”,这些数据中心里到底有什么。
企业和高校如果使用了VPN服务,而没有备案登记,会有什么后果?
当局可根据新规认定使用VPN违法,封锁用户IP地址。
就这次工信部的清理行动来看,对普通用户应该影响不大。法律作用域有限,对境外服务没有实际的效力。
中国工信部的通知当中,要求使用这些业务的组织企业登记备案。你可以想像外资企业、高校如果他们愿意的话都要登记备案。如果不登记备案,现在有法律依据说你使用这些业务是非法的,可以随时封锁你的IP地址。当然以前也采取封锁措施,中国封了好几次Astrill的服务器,但Astrill再重新开一批新的账号,“墙”和“翻墙”的技术就像是永远的军备竞赛。但现在的整改通知要求登记,在法律上有依据,“告诉你,你现在违法了”。
如果将IDC、ISP、CDN管理住,相当于“堵通路”。每天互联网上的数据交互的量非常大,所以“防火墙”其实监管不过来。那或许可以在ISP上做些什么,比如把ISP理解为高速公路网,假设从美国到中国,服务器在美国,中国政府拿你没办法,但在去美国的高速公路要经过一级ISP,之前还有很多小路(二级ISP),都可以设关卡,要求你上道的时候报备一下,我知道你是谁,我可能监管更有效。也就是说对方的终端管不到,我只能在家门口层层设关卡。
中国离一个局域网有多远?
只要它想,实现很容易。
中国政府想要把互联网的一切都管起来。墙在升级,政策法规也在升级。但现实情况是,VPN和能翻墙的人越来越多。如果中国要变成局域网,这很容易,封闭所有通往境外的网络出口就可以做到,类似于拔了你的网络连线。
但封锁网络对外的出口并不现实,这会影响正常的社会市场运转,除非发生动乱。
中国现在要做的其实是更细致的监控。这是一脉相承的,从实名制、域名归统、加上长期存在的防火墙,现在到了要把IDC、ISP、CDN管起来的时候了。
本文出自:https://theinitium.com/article/20170127-mainland-vpnban/
文章评论